4岁男孩手指被这种健身器械所伤,导致截肢!很多小区都有

日期:05-21 来源:未知

 很多小区都有这种健身器材!近日,一个4岁男孩就被这种健身设施伤到了手指,最终导致截肢。

 
 
打开百度APP,查看更多高清图片
5月9日晚7点,家住佛山顺德万科缤纷西园的肖女士,照常带着一儿一女,去到楼下健身设施区域玩。
 
当时,她就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着小孩,哪知刚望了眼手机,意外就发生了。
 
 
肖女士:
 
就想回个信息,然后响了一声,抬头一看,我儿子在那里哭。我赶紧跑过来看,手指已经夹得很严重了。
 
从监控上面看到,小孩是坐在中间的位置,并且是反向坐着。他的身体往前趴的时候,手柄随惯性倒下,他的手就被狠狠的砸了。
 
经送院检查后,仔仔左手无名指第一指节骨头已经粉碎,需要截肢。这样的结果,令肖女士十分自责。
 
事情发生后,肖女士也很想知道,健身器材为何会有那么大杀伤力,于是,她拿了一只鸡脚做实验,将只鸡脚放在儿子手当时摆放的位置。
 
结果,鸡爪被夹部位几乎整个断掉。
 
这个小区的成人健身设施,与儿童游乐设施放在同一区域,不少小孩,都在成人健身器械上“大显身手”。而这些器械上边,并没使用说明,区域内也没安全提醒。
 
根据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》第25条规定,公共健身器材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,管理单位应配备保护设施、人员、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完好,确保公众安全。
 
事发后,物管查看了健身设施生产商资质,确认符合国家标准。对于受伤家庭提出的承担医疗费用、复原手指等诉求,他们正与公司法务沟通中。
 
延伸阅读
 
孩子没地儿锻炼爹妈干着急,社区健身器材别只顾着大人
 
“一月离校五月回,童音未改视力衰。同学相见不相识,惊问胖子你是谁?”伴随着8万多名初三学生返校复课,一首改编后的《回校偶书》在朋友圈流传开来。看似轻松戏谑的语句中,却反映出尴尬的现实。
 
5月13日下午,北京市教委公布了中小学各年级和幼儿园的返校复课安排。家长们在欢呼“神兽归笼”的同时,也在为另一件事发愁——疫情期间,不少孩子吃成了“小胖墩”,体能直线下滑。而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许多小区或公园缺少适合儿童锻炼的设施或场地。
 
胖了18斤
 
老师都认不出来了
 
“在家这段时间,胖了18斤!”提起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,赵女士连连叹气,“脸圆了一圈,肚子也鼓起来了,上网课时老师差点儿没认出来。”
 
除了体重增加外,赵女士更担心的是儿子的运动习惯丧失殆尽。“上学的时候,好歹有体育课,放学后还会跟同学一起踢足球或打篮球,运动量还算有保证。”疫情发生以来,赵女士发现儿子的状态从最初的“不能出门”已经变成“不愿出门”,“刚开始确实不适合到外面活动,他当时还觉得闷得慌,可在家里时间长了,索性懒得动弹,现在想让他下楼都要做半天工作。”
 
提起上初一的儿子,苏女士也着实犯愁。“放假前1000米成绩还能达到4分半,现在差不多要6分半,有时候一口气还跑不下来,需要中间缓缓才行。”尽管暂时还不必为中考体育紧张,但苏女士的心中仍有一丝不安,“跑步速度大幅下滑,意味着体能明显下降,要想追回来可就难了。”
 
同样为孩子体能问题感到焦虑的还有张女士。“女儿上小学五年级,本来运动就不太积极,过去还给她在机构里报了班锻炼,因为疫情停课以后,就更是没什么运动了。”虽说女儿所在的学校也会通过视频的方式指导学生居家锻炼,但张女士发现收效甚微,“顶多照着摆几个动作,家长在旁边给拍一下上传,完成打卡任务以后就不干了。”
 
上周末,张女士决定带女儿去公园慢跑,结果刚跑了三百多米就停下脚步。“孩子说跑不动,非要找椅子歇会儿,我也不敢勉强,怕她身体确实吃不消。”女儿这样的体能状态让张女士莫名心急,“等到时候真开学了,都不知道她体育课还跟不跟得上。更何况,体能太差的话,整个人都容易提不起精神,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影响。”
 
锻炼场地少
 
成人器材存在隐患
 
事实上,对于儿子“不愿出门”的想法,赵女士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。“小区里还真没多少适合孩子锻炼的地方。”
 
赵女士家所在的小区里,广场上仅有滑梯等适合幼儿玩耍的设施,再加上该广场没有完全封闭,有时候外卖员赶时间会骑着电动自行车在里面穿行,“孩子在那儿运动太危险了。”
 
苏女士也曾试图让孩子练习引体向上,可遍寻小区,发现竟然连一个单杠都找不到。作为老旧小区的居民,张女士更是深感无奈,“连犄角旮旯的地方都用来停车了,哪儿还有孩子锻炼的空间?”
 
相比起小区里的局促来说,一些公园倒是相对开阔。记者来到位于东五环外的常营公园,在这里见到不少前来锻炼的孩子。
 
“慢点儿,别荡那么高!”健身器材区,程先生正带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体验太空漫步机,小男孩的头刚刚超过面前的抓杆,荡起来还有些吃力,“对他来说,这个确实大了点儿,不太安全,可也没办法,找不到小的。”
 
场地内侧,一个身高还没有面前抓杆高的小女孩也自己踩上太空漫步机,两个胳膊高高举过头顶才能抓住横杆。由于个子太矮,力气也不足,试了几次依然没能荡起来。从太空漫步机上走下来后,小女孩又坐上了旁边的划船器。可惜她腿不够长,只好蹲坐在上面,两只小手用力握住两边的扶手,却怎么都划不动。小女孩来回换了好几个不同的健身器材,均以失败而告终。在此期间,她的身边并没有大人陪同保护。
 
在这些健身器材的提示信息牌上,记者发现其中赫然写着“儿童或不具备独立操作能力的人锻炼时必须有成人监护”。但据记者现场观察,多名儿童在无成人监护的情况下独自使用,有的甚至单手操作,险些从器材上掉落。而此前报道中,也经常可以看到有儿童被卡住受伤甚至丧命的事故发生。
 
设计精准化
 
儿童器材现身公园
 
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真的只能有成人型号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在莲花池公园的儿童活动中心里,记者见到了多款专为儿童设计的小号健身器材。
 
“妈妈快看,这个我能荡起来!”在一款个头不大的钟摆器上,刚上幼儿园的冬冬有节奏地左右晃着身子。由于抓杆较低,即使是身高刚过一米的他也能轻松驾驭。站在一旁的冬冬妈妈倍感惊喜,“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这种迷你型的健身器材,小小的适合孩子用,才能真正起到锻炼的目的,也没那么容易受伤。”
 
记者发现,这里的健骑机、漫步机等设施也都是按照儿童身高设计,吸引了许多孩子前来体验。附近的单杠也分为高低两种,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跳起抓握。据莲花池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批健身器材是2013年时由体育局提供,由于预留场地相对充裕,因此设施比较齐全,专门划分出儿童、老人等不同的健身区域。
 
“我们现在就是太缺乏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场所和设施。”在西三旗街道,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二所所长李金晨作为责任规划师,也正带领团队尝试为孩子打造“儿童友好型”社区。
 
“对儿童友好,第一就是要安全。”在调研中,李金晨发现,目前很多公共场所的成人健身器材对孩子来说暗藏隐患,一些地形也不适合孩子跑动。“我们不仅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,给孩子提供跟他们的年龄相匹配的场地和设施,还要鼓励他们参与到设计中来,让这些东西真正符合他们的需求。”
 
为了收集孩子们的意愿,李金晨和同事们设计了上百份投票道具,针对不同问题分别设计A、B两个选项,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选择。“只有他们自己喜欢的,以后才会有动力走出家门去体验,否则很可能会成为大人的一厢情愿,最终沦为摆设。”
 
短板盼补齐
 
公共服务亟待跟进
 
在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看来,孩子的健身同样离不开社区的支持。“相比起其他学科来说,体育课需要一定的场地,也需要老师示范讲解,提供保护和指导,因此很难通过网课的方式来实现,这也就导致疫情前期孩子普遍宅在家里的时候,缺少有效的锻炼。”他表示,现在孩子有条件走出家门,就更需要社区发挥作用。
 
“遗憾的是,目前很多小区在配套建设上还相当滞后,严重缺乏健身场所,特别是适合孩子使用的设施。即使是一些公园,往往也只有健身步道,设施比较单一,很难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,无法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。”钟秉枢认为,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空地,制定强制性的标准,以公共服务的方式补齐短板,完善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的建设,“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可能只靠学校的体育课养成,还需要家庭和社区的衔接,疫情期间恰恰暴露了后者存在断档。”
 
钟秉枢表示,除了在硬件上跟进以外,还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动员能力。“比如,招募社区志愿者,带着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。中小学生锻炼身体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,关键是要营造合适的条件,让他们愿意主动走出家门。”
 
来源: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广东广播电视台、北京晚报


上一篇:注册公司的公章遗失了怎么办?怎么事后补救
下一篇:李阳老师演讲精彩语录全辑

联系我们:中侦社区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