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法典确立数据隐私权引发外媒关注:将保护中国数据在海外流动
日期:05-27 来源:未知在此次两会期间,中国民法典草案中一个有关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数据的法案草案,引起了外媒的关注。
路透社就在5月26日的一篇文章中报道了此事,称这将是中国首次确立个人隐私权和个人数据权,因为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有更多的人已经实现“数字化”,因此也更容易被泄露个人信息和遭到黑客攻击。
打开百度APP,查看更多高清图片
路透社报道截图
路透社称,这一草案最新的一版显示,个人享有隐私权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。数据收集者也有责任保护个人资料,未经同意不得获取、披露或交易有关资料。
路透社说,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加强数据隐私保护,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,并使其符合法规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重要的中国数据在海外的流动保驾护航。
有接受路透社采访的律师和法律专家也表示,该法律草案对于数字隐私权的承认,是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的重要一步。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许可就表示,“如果法律没有为个人信息设定一个定义,很多纠纷都很难解决,因为没有办法提起诉讼。”香港城市大学法学的教授陈磊说,该法案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建立个人数据隐私法律框架的国家之一,尽管中国目前的个人保护措施没有欧洲的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那么有力。
不过,路透社指出,在立法之后,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法规,阐明如何保护这些权利。有法律专家就指出,中国需要对违规或泄露行为设定更严厉的惩罚,才能对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有效的保护。而此前中国的法律没有为个人信息提供足够保护的一个原因,就是法律没有对违规企业施加重大惩罚。
中国法院在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上的判决并不一致,则是路透社提出的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。路透社还列举了一起发生在2017年的案例,称当年有42名消费者起诉了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中国的分公司,称他们的个人资料被亚马逊泄露给了电信诈骗犯。其中一名消费者介绍说,他接到过一个诈骗电话,对方给出了他在亚马逊上购买物品的确切订单号,并宣称他的订单出现了问题,并假意为他提供退款,从而诱使这名消费者进入了伪装成亚马逊官网的一个钓鱼网站,损失了24.7万元。
中国媒体在2017年时也报道过这起集体维权的案例。
然而,中国的法院却两次驳回了这些消费者的起诉。从路透社的报道和网上关于此案的裁判文书来看,法院虽然认定亚马逊及其中国分公司未尽到信息安全保障义务,但由于这个案子正在由警方进行刑事层面的调查,在调查结束之前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和证据还无法查清,法院也就不宜先行做出民事判决,可在刑事调查查明案情后再起诉。
但这些消费者的律师认为,法院这样的处理将不会令公司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或数字安全。而从判决文书来看,这也是亚马逊一方辩解的说辞,即因为案件所涉事实没有查清,所以不能证明亚马逊一方应该承担消费者损失的责任。
上一篇:丹麦放松隔离令允许跨境伴侣见面,须证明至少有半年恋爱关系
下一篇:昆明侦探 草案中民法典对于婚姻出轨一方有什么新规定?
联系我们:中侦社区
本站所有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、由企业负责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也不承担您因此而发生或交易致使的任何损害。